跳转到主要内容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英华殿前

树号:110101A01762、110101A01763

树龄:400年

九莲菩提树,2株,树种名为欧洲大叶椴,位于故宫博物院西北角英华殿庭院内,于明代,已有约400年的历史。这两株欧洲大叶椴是北京市仅有的两株欧椴古树,具有极珍贵的价值。
明清时期,英华殿是皇太后及太妃、太嫔礼佛之地。明带刘若愚的《酌中志》中有这样的记载:”英华殿前有菩提树二株,结子可作念珠。词臣张士范为此书作偈,其序文对这两株欧洲大叶椴有这样的描述:“大内西北之隅,建有英华殿一处。殿前菩提树二株,闻系九莲菩萨慈圣皇祖母所植,叶如楸,子不从花得,乃生于叶之背,拾作念珠,较南产者,惜不甚大。” 清王士禛在《香祖笔记》中也曾这样描述:“明大内英华殿供西番佛像,殿前菩提树二,孝定皇太后手植也。”即此两株菩提树为有“九莲菩萨”称号的明万历皇帝生母栽植李太后亲手栽植。
这两株九莲菩提树受到了明、清两代皇帝的喜爱和推崇。清代顺治皇帝、孝庄皇太后均经常来古树下礼佛。乾隆皇帝还为古树立碑,寓意清代子孙像菩提子一样“繁衍昌盛”“福寿绵长”。
每到秋季,两株大叶椴结出累累果实,这种果实之地坚硬,和菩提树的果实“菩提子”外形相似,明清时被称为“多宝株”,被当作“天赐”宝贝收藏,有时也会赏赐给大臣。
两株九莲菩提树,是明、清两代皇家敬佛、礼佛的见证,代表了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信仰的力量。

景点文化信息:紫禁城位于北京城市中轴线的中心,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已有400余年历史。1925年,紫禁城更名为故宫博物院,并开始对外开放。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
故宫内的古树不仅姿态奇绝,还因丰富的文化内涵备受关注。故宫内的建筑群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场所,内廷是皇帝及其家眷、侍从等生活起居的空间。其中外朝的主体建筑群——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所处院落空间突出庄严、肃穆的空间氛围,没有栽植树木;内廷则为营造亲切、宁静、优美的生活氛围,树木栽植较多。明清时期,故宫有四大花园:御花园、建福宫花园、慈宁宫花园以及乾隆花园,民国时期建福宫花园被大火焚毁。如今,故宫的古树名木,大多都集中在其余三个花园中。这些花园内部楼阁、假山错落、古树成荫、宁静雅致,不仅生动地展示了明、清两代的皇家生活,还留下了诸多传奇故事。
故宫共有古树466株,其中一级古树110株,二级古树356株。古树树种丰富,包括桧柏、侧柏、油松、银杏、国槐、白皮松、楸树、欧州大叶椴、黑枣、龙爪槐10种,其中柏树居多,柏树中又以桧柏居多。故宫中的欧洲大叶椴在北京古树中是仅有的两株,黑枣、龙爪槐也是珍惜古树树种,非常珍贵。
故宫中的古树明星要属连理柏、人字柏为最,是明、清时期工匠高超园艺技术的体现。此外,古华轩楸树、御花园楸树(两株)、英华殿前的九莲菩提树(两株,暂不开放)、十八罗汉槐、十八罗汉松、盘龙槐等也是故宫的古树明星。

按行政区划分古树

所在位置

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