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广化寺楸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鸦儿胡同广化寺

树号:110102B00156、110102B00157、110102B00165、110102B00166

树龄:110年

广化寺楸树,四株,位于在北京广化寺五佛殿院落和藏经阁院落,已有110年的历史。广化寺始建于元至正年间,明清时期曾多次进行过重修,是老北京内八刹之一。如今的广化寺是北京市佛教协会所在地。广化寺南临鸦儿胡同,背靠鼓楼西大街,庙宇“殿堂廊庑,规模宏大”,有殿宇329间,庙宇中遗存古树共十余株,以4株楸树最为知名。4株古楸树分别位于五佛殿(2株)、藏经阁院落(2株),均为二级古树。

东厂胡同古楸树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厂北巷1号院6号楼前

树号:110101B00673、110101B00674

树龄:110年

东厂胡同古楸树,两株,位于东厂北巷6号楼北侧,已有110年的历史。东厂胡同,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西南部,东起王府井大街,西至东黄城根南街,长约三百余米。当年明成祖朱棣设立的东厂地址就在东厂胡同,胡同也因此而得名。两株古楸树所在地原为清咸丰年间大学士瑞麟宅邸之余园。余园古楸树原有4株,现在保留下来3株(仅两株挂古树牌),它们历经风雨,仍傲然屹立,繁花不断,为1号院带来一抹亮丽的风景。

【古树校园】白纸坊小学楸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小学操场跑道内

树号:110102B01312、110102B01313

树龄:110年

白纸坊小学楸树,两株,位于白纸坊小学操场跑道内,已有110年历史。白纸坊小学坐落在始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的崇效寺遗址上。校内内至今仍保存有敕赐的匾额、古老的藏经阁、精美的碑文等文物以及 “活文物”——两株古楸树。
古树位于跑道内蓝球场边,孩子们经常在树下跑步、打球、玩耍,古树陪伴了孩子们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也寄托了毕业生们对母校浓浓的情感依恋。
学校每年以古树为主题举办“校园楸树节”等文化活动。依托古楸树形成的校园景观充分展示了学校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已成为白纸坊小学标志性名片。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古楸树

地址: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大都建典“雕塑东西两侧

树号:110108B02138、110108B02137

树龄:130、120

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年),忽必烈决定在原中都城东北重建新城,1267年开始建造,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建成,是为元大都,周长28.6公里   。明洪武元年(1368)攻克元大都后,随即将北城墙向南收缩约五里,原元大都城墙成为高达十余米的城墙遗迹,俗称“土城”。也就是现在横跨朝阳、海淀两区的的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古树校园】白纸坊小学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27号

树号:110102B01312、110102B01313

树龄:110年

白纸坊小学是一所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学校,坐落在始建于唐代的崇效寺旧址之上。崇效寺始建于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元顺帝改名为“崇效寺”。又因寺中曾有枣树千余棵,故亦称“枣花寺”。

明清两代均有过重修,建筑壮观宏伟。现存藏经阁,又名藏经楼,为嘉靖三十年掌丁字库太监李朗所建,原在崇效寺中央,万历年间改建时将其移建寺院的后部,1990年藏经阁被列为宣武区文物保护单位。

1929年,当时的财政局工人为争取正当权益,克服重重阻力在崇效寺建立了“财政部印刷局员工子弟小学”,这就是白纸坊小学的前身。解放初,崇效寺成为印刷局员工子弟小学,后改为人民印刷厂职工子弟小学。上世纪60年代初,分为白纸坊一小和白纸坊二小的学习用地。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两校合一,命名为白纸坊小学。

走进白纸坊小学,红墙绿树的雅静中,古楸蔽日的操场上,敕赐的匾额,古老的藏经阁,精美的碑文,挺拔的古楸树,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北海静心斋迎客楸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海公园静心斋南门外

树号:110131B05626

树龄:110年

北海静心斋迎客楸,位于北海公园静心斋南门外,已有110年的历史。静心斋原名镜清斋,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占地面积约4700平方米,是皇太子读书的小园林。静心斋园林体现了北方造园的最高水平,是皇家庭院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
静心斋迎客楸伫立在静心斋南门入口处,古树主干微微向南侧倾斜,好像在欢迎远方客人的到来,因此被称为“迎客楸”。古楸下有一组太湖石置石,其中最高大的一块刚好支撑住向南倾斜的树干,形成了古树、置石、古建筑完美融合的和谐景观。每到4月,有着紫气东来寓意的古楸树缀满繁花,香气袭人,美不胜收,默默欢迎人们来静心斋体验这座古朴精致的皇家庭园,遥想那段伴随着读书声的皇家生活。

故宫古华轩古楸树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故宫博物院宁寿宫花园外

树号:110101A01651

树龄:400年

古华轩楸树,位于故宫博物院宁寿宫花园古华轩门外西侧,栽植于明代,已有约400年历史,是故宫中最具代表性的古树之一。宁寿宫花园位于宁寿宫建筑群西路,是乾隆皇帝为自己退位后居住而修建的,也称为乾隆花园。修建该园林时,一株古楸树正好位于规划中敞轩的位置。施工者向皇帝请示,希望伐除古树。但乾隆皇帝为保护这株珍贵的古树,决定就树建屋,将敞轩后移,形成如今古楸树与建筑和谐共存的景观。后来,乾隆皇帝以“古华轩”为敞轩命名。“古华”就是“古花”,即古楸树之花。“古华轩”的命名显示了乾隆对古楸树的珍视和喜爱。乾隆皇帝还为古华轩楸树题写了“清风明月无尽藏,长楸古柏是佳朋”的楹联和“树植轩之前,轩构树之后。树古不计处,少言百岁久。”等四首匾额诗,如今它们仍完好的悬挂在古华轩内。
古华轩及轩前的楸树构成的景观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与自然美学完美结合的典范,不仅反映了清代的园林与建筑技术,也展示了皇帝对古树及传统文化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