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甘家口街道阜成路2号
树号:110108B01131、110108B01132、110108B01133
树龄:210、200、200
钓鱼台养源斋位于海淀区玉渊潭公园东侧,钓鱼台国宾馆内。辽代曾是萧太后运粮河边园林之一,时为耶律隆绪当太子时读书之所。金代时称花园村。因金章宗曾于此钓鱼,后人遂称之为金章宗古钓鱼台。海陵王时建有同乐园行宫,园内西北隅有瑶光殿。金末文人王郁曾隐居于此,因常有人来此垂钓,故称钓鱼台。元代丁氏建玉渊亭,始有玉渊潭之称,廉希宪曾于此建万柳堂。明初为太监居住之所。万历年间武清侯李伟于此建有别墅。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于旧址建行宫,赐名养源斋。并引香山水至此,将浅水池变为湖泊,次年在湖边建城门式钓鱼台、望海楼、养源斋、潇碧轩等,为皇家的游乐场所。石台西门上方横额镌刻乾隆帝御笔题书的“钓鱼台”3字。该行宫建成后成为以后历代帝后自圆明园(见圆明园遗址)至祭天坛中驻跸之所。道光年间钓鱼台败落,但“养源斋”依旧为御苑禁地之一。光绪年间光绪帝曾下旨修缮行宫。辛亥革命后溥仪将“养源斋”作为私产赐予其老师陈宝琛。陈宝琛喜之不尽,设宴狂饮。立诗社,招游客,日无虚席。直到抗战胜利后才被收回。1949年后,曾为溥仪作消夏别墅。1958年于旧宫原址兴建钓鱼台国宾馆。1987年被公布为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为钓鱼台东、南、西、北各至距台墙基20米,养源斋以岛为界。
01131-01133三棵树应为乾隆晚年时皇家所种植。这应该与乾隆皇帝信奉佛教不无关系。这些生长在这里二百年的楸树至今长势良好,枝繁叶茂,风采依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