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公柏
地址:北京市密云区溪翁庄镇北白岩幼儿园
树号:110128A00062
树龄:500年
“范公柏”位于北京市密云区北部的白岩村,是一株一级侧柏古树,树龄500多年,树高12米,胸径127厘米,树冠如同对称的椭圆心形。它曾种在寺庙——“宝泉寺”中,如今在原址之上也重新修建了一所幼儿园。只有树下尚存的石鼓门墩表明这里曾是一座庙宇。
相传在康熙年间,这株柏树曾经枯萎过,于是寺内主持决定将其以80两黄金的价格卖掉,用来修缮大殿。正巧被路过的太子太保范承勋看到,在得知当地老百姓都奉它为“神树”后,放弃了买下它作为母亲寿木的想法,并把买树的钱捐给寺院。没成想,经此事后柏树竟又有了生机,并且逐年茂盛,为感激恩公范承勋的善举,就称这棵柏树叫“范公柏”。十多年后范公再次路过宝泉寺,见树叶繁茂,为其作《古柏颂》一首,当地群众便将其刻在汉白玉石碑上立在古树一旁,铭记这段故事。
【古树校园】白纸坊小学楸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小学操场跑道内
树号:110102B01312、110102B01313
树龄:110年
白纸坊小学楸树,两株,位于白纸坊小学操场跑道内,已有110年历史。白纸坊小学坐落在始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的崇效寺遗址上。校内内至今仍保存有敕赐的匾额、古老的藏经阁、精美的碑文等文物以及 “活文物”——两株古楸树。
古树位于跑道内蓝球场边,孩子们经常在树下跑步、打球、玩耍,古树陪伴了孩子们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也寄托了毕业生们对母校浓浓的情感依恋。
学校每年以古树为主题举办“校园楸树节”等文化活动。依托古楸树形成的校园景观充分展示了学校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已成为白纸坊小学标志性名片。
【古树校园】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古槐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马甸路海淀民族小学南门
树号:110108B1302、110108B1301、110108B1300
树龄:150、110、130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当地人习惯称为马甸回民小学,已有百年以上历史,现在的校址原来是马甸的后黑寺(本名慈度寺,分前后两寺,因覆黑瓦,俗称黑寺),本名察罕喇嘛庙,为东蒙察罕呼图克图活佛于清顺治二年(1645)募化创建,清末民初后逐渐颓败,目前尚有残存殿房在学校里。此三株古槐,应是后黑寺遗存。
【古树校园】乐成四合院幼儿园古西府海棠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双桥街西巷6号
树号:110105B00550~00553
树龄:260年
乐成四合院幼儿园海棠,四株,位于朝阳区三间房乐橙四合院幼儿园内,栽植于清代,已有约260年历史。乐成幼儿园是由老北京四合院基础改建的。建成后的幼儿园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础上融入了丰富的现代元素,也更突出了合院中古树的作用。幼儿园中共有4株古海棠,它们已有260年树龄,树高在6米左右,胸径达250厘米左右,平均冠幅6米左右,是北京树龄较大的古海棠。
【古树校园】 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附属学校小学部古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慈云寺甲1号
树号:110105B00068、110105B00118
树龄:210年、130年
位于慈云寺桥西南方向的两株,在今天的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附属学校内。这里曾有一座关帝庙,后改为了英家祠堂。“关帝”是三国时期名将关羽的另一称呼,因被儒教尊为关圣帝君,故得此名。清雍正时期,关羽被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相对。自1949年建校时,这两株古树就一直驻守在校园里,见证着学校的发展。
在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附属学校,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就是认识关帝庙和古树,学校还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了古典文化教育,促进“学”与“思”的转换,培养学生们爱护古树的习惯。
【古树校园】东方德才学校(高中部)古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路38号
树号:110105B00069、110105B00070
树龄:160年
古树位于慈云寺桥西北方向的两株,在朝阳路的北侧,今北京市东方德才学校内。据介绍,学校所在地原为英家坟地。北京作为六朝古都,很多地名中都带有“坟”字,不足为奇。朝阳路北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就被称为“英家坟”,1989年更名为延静西里。英家坟地的墓主是清朝体仁阁大学士赫舍里·英桂。英桂任河南巡抚期间曾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也曾在任闽浙总督时积极加强清朝的海军力量,拟定了外海炮艇章程十二条。中华民国初年,北洋政府编修大型清朝历史史籍《清史稿》时曾为其立传,可见其历史地位。同为体仁阁大学士的,还有大家熟知的刘墉,即荧幕上的宰相刘罗锅。
西单蒙藏学校旧址枣树王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小石虎胡同33号
树号:110102A00549
树龄:360年
西单古枣,又叫做“西单枣树王”、“京都古枣第一株”,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单小石虎胡同中8 号院,即“蒙藏学校旧址”内。树高约15 米,干径为3米。有人说它明初就种在这里,算到现在为600 年,但经专家测量估算,树龄应当约360 年,为一级古树。
院子几经变迁,民国时期,曾作为培养少数民族革命力量的进步学校使用,李大钊、邓中夏等同志常在枣树下向学生宣传革命真理、传播革命思想。1984 年,曾在里面学习过的乌兰夫回到这里,抚摸着这株古枣树,深情地说,共产主义在少数民族中的传播就是从这所学校开始的。如今在相关部门的保护下,这株古枣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古树校园】革新里小学古槐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外街道革新里小学西门外
一级古槐树号:110101A00876
树龄:300年
二级古槐树号:110101B00877
树龄:100年
革新里小学古槐,两株,位于革新里小学西门外,北侧为一级古树,树龄310余年,南侧为二级古树,树龄为110余年。革新里小学原为私塾,成立于20世纪30年代,由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地藏庵旧址改建而来,1965年改名为革新里小学。两株古槐“聆听”了近百余年的读书声,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祖国的花朵成长,让他们尽情享受着大树下的童年。
【古树校园】北京市育才学校古榆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市育才学校操场中央
树号:110102B01473
树龄:110年
北京市育才学校古榆树,位于北京育才学校校园内操场中央,已有110年历史。北京育才学校1937年成立于延安,前身是陕甘宁边区保育小学,1949年7月,随着党中央迁入北京,育才学校新校址选择在了北京先农坛。北京育才学校古树均为先农坛古树遗存,共有古树28株,其中侧柏27株,古榆1株,而这株榆树正是学校的古树明星。
为保护古树,学校在扩建操场时将古榆树保留在了操场正中,形成如今“操场中间有古树”的独属于北京育才中学的标志性校园景观。操场上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学生们运动累了,就会聚集在古榆树下休息、讨论,而古树则为他们送上浓浓的绿荫和微风。
北京育才学校古榆树高9.4米,胸围243厘米,随着岁月流逝越发挺拔苍劲,风姿绰约,为校园增添了古老的韵味。如今,这株古榆树已成为北京育才学校学生尊师爱校的情感寄托。未来,老榆树仍然会坚守在操场中央,继续守护着一代又一代逐梦少年。
【古树校园】白纸坊小学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27号
树号:110102B01312、110102B01313
树龄:110年
白纸坊小学是一所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学校,坐落在始建于唐代的崇效寺旧址之上。崇效寺始建于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元顺帝改名为“崇效寺”。又因寺中曾有枣树千余棵,故亦称“枣花寺”。
明清两代均有过重修,建筑壮观宏伟。现存藏经阁,又名藏经楼,为嘉靖三十年掌丁字库太监李朗所建,原在崇效寺中央,万历年间改建时将其移建寺院的后部,1990年藏经阁被列为宣武区文物保护单位。
1929年,当时的财政局工人为争取正当权益,克服重重阻力在崇效寺建立了“财政部印刷局员工子弟小学”,这就是白纸坊小学的前身。解放初,崇效寺成为印刷局员工子弟小学,后改为人民印刷厂职工子弟小学。上世纪60年代初,分为白纸坊一小和白纸坊二小的学习用地。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两校合一,命名为白纸坊小学。
走进白纸坊小学,红墙绿树的雅静中,古楸蔽日的操场上,敕赐的匾额,古老的藏经阁,精美的碑文,挺拔的古楸树,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