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中华路4号中山公园西门内
树号:110131A07095
树龄:320年
中山公园斜柏,侧柏,位于中山公园(原社稷坛)西门内,栽植于清代,已有320年的历史。这株斜柏高7米,胸围265厘米,平均冠幅7米。奇特的是古树现仅存南侧主干,该主干严重倾斜,与地面的角度接近45度,彷佛一条横卧的巨龙,因而得名斜柏。园林管理部门用硬支撑对古树进行加固,使斜柏保持倾斜生长的稳定姿态,从而形成斜柏的独特景观。
景点文化信息:“社”、“稷”分别指土神和谷神,社稷坛即为祭祀土神和谷神的场所及建筑。中国夏代开始有于社坛栽植油松的记载,以油松作为祭祀的木主。夏以后,“社稷”成为规制。《周礼·地官·司徒》记载:“设其社稷之遗而树之田主,各以其野之所宜木,遂以名其社与其野。”即周代官员负责设立各国社稷的壝坛,以树作为土神、谷神凭依之物,分别选择当地乡土树木种植,并用树作为社和地方的名称。此后社稷坛的制度沿袭下来。
明清时期的社稷坛位于紫禁城外午门南侧,与太庙(现劳动人民文化宫)一西一东对称地分布在城市中轴线两侧,沿袭了周代以来“左祖右社”的建筑礼制。社稷坛坛高三层,上铺五色土,象征东(青色)、西(白色)、南(赤色)、北(黑色)、中(黄色)天下五方之土均归皇帝所有,坛外设坛墙,坛内按照坛庙礼制纵横规则式栽植了大量柏树。为纪念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1928年社稷坛改名为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共有古树名木612株,以侧柏和桧柏为主,此外还有4株古国槐和6株名木云杉。
园内古树部分为明初修建社稷坛时栽植,有约500余年历史。公园南门外曾为辽代兴国寺遗址,因此保留有千年柏树7株,称为“辽柏”,是北京二环内规格最大的柏树。中山公园内还有一株独具特色的古树——槐柏合抱,由侧柏和国槐合二为一形成。这些古树无疑就是中山公园的古树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