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法源寺鼓楼前
树号:110102B01409
树龄:110年
法源寺文冠果,位于法源寺鼓楼前,已有110年历史,是北京规格最大也是最著名的文冠果古树,是法源寺的镇寺之宝。古树高约5.7米,胸围110.5厘米,平均冠幅10米。


唐朝时,文冠果被称为“文官果”。明万历年间,蒋一葵《长安客话》中有这样的记载:“文官果肉旋如螺,实初成甘香,久则微苦。昔唐德宗幸奉天,民献是果,遂官其人,故名。”宋朝时,文冠果被称为“文官花”。胡仔《笤奚渔隐丛》中记载: “贡士举院,其地本广勇故营也,有文冠花一株,花初开白,次绿次绯次紫,故名文冠花。花枯经年,及更为举院,花再生。今栏槛当庭,尤为茂盛”。宋朝的文官,以官袍颜色的不同,象征级别的不同。官级越高,服色越深。为官者,首穿白袍,次着绿袍,再穿红袍,最大的官才穿紫袍。而文冠果花朵颜色会经过从白到绿、再到红、最后到紫的变化,恰如官员官服颜色晋阶的变化。“文冠当庭,金榜题名”,文冠花也就成为锦绣前程的吉祥象征。可见,自古以来,文冠果就被寓意为吉祥树,备受文人雅士的欢迎。
法源寺始建于唐代(时称悯忠寺),是北京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名刹之一。法源寺的这株文冠果树形优美,冠如华盖,每逢4月,满树繁花,清新淡雅,香气扑鼻。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伟业曾为法源寺文冠果写下五言律诗《文官果》:“近世谁来尚,何因擅此名。小心冰骨细,虚体绿袍轻。味以经尝淡,香从入手清。时珍夸众品,肴核太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