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内国子监街15号国子监彝伦堂堂前院落内

树号:110101A2086

树龄:700年

复苏槐,国槐,位于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国子监景区彝伦堂堂前院落内,据传栽植于元代,已有700余年历史。相传当时的国子监祭酒 (校长) 许衡亲手栽植了这株古槐。自古以来槐树被人们视作辅佐朝政、治理国家的哲理象征。后又演变出抽象的人文含义,成了官职的代名词,辅宰大臣则有“槐宰”、“槐岳”和“槐卿”的雅称,更有赞誉为官者德高望重的“槐望”之词。因此历代孔庙、国子监有栽植国槐的传统。始建于元代的孔庙国子监中原也栽植有很多国槐,后被移栽,这株复苏槐是保留下来的较少的几株。相传乾隆年间,这株古槐出现树干中空等问题,已逐渐枯萎。乾隆十六年 (1735年)春天,正值慈宁皇太后庆祝六十寿辰之际,这株已枯萎多年的槐树却长出很多嫩枝新叶,生意盎然起来。乾隆皇帝见此非常欣喜,为古槐题诗赞其祥瑞,从此古槐被称为“复苏槐”。

景点文化信息:孔庙与国子监始建于元代,经明清两代陆续改、扩建,形成现在的规制。孔庙(西)与国子监(东)相邻,两组建筑群均采取中轴对称的传统建筑布局方式,符合"左庙右学"之制。孔庙与国子监曾经是元、明、清三代皇帝祭祀孔子的场所和国家的最高学府,其中孔庙是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的第二大孔庙,国子监是我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学府校址。2005年3月成立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于2008年6月正式对公众开放。孔庙与国子监博物馆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建筑风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北京内城标志性建筑群。
孔庙与国子监博物馆共有古树150株,其中一级古树90株,二级古树60株,树种以侧柏、桧柏为主,也有部分国槐。孔庙与国子监中的古树有很多为元代建设初期栽植,历史悠久,达到约700年的树龄,森森柏树与古建筑结合,烘托出幽深、静谧的学府氛围。如今,孔庙内的元代建筑已不存,但栽植于元代的古树仍郁郁葱葱,亭亭如盖,它们是元、明、清三代皇帝尊孔崇儒的历史见证。
孔庙与国子监博物馆中的古树明星包括触奸柏、复苏槐、罗锅槐、柏上桑等。

按行政区划分古树

所在位置

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