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烈士陵园古树
地址:海淀区万安公墓内
树号:110108B02267、110108B02268、110108B02269、110108B02271
树龄:170年
李大钊烈士陵园陈列馆坐落在京西香山东南的万安公墓内,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1983年10月29日落成并对外开放。烈士雕像前可容纳500余人的小广场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少先队员们举行各种仪式和党、团、队活动的重要场所,积极开展了各种宣传教育活动。由建园开始,李大钊烈士陵园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院内共有三株油松、一株桧柏,树龄均为170年。
香山公园丽瞩楼古树群
地址:香山公园丽瞩楼
树号:见图

树龄:除110131A09615为310年外,其余古树均为110年
丽瞩楼,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公园勤政殿之西,原为清代静宜园内景观之一,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后由香山慈幼院在旧址上修建理化馆。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机关进驻香山后,此处为中共中央专用电话局。
香山公园冠云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公园勤政殿与丽瞩楼之间绿地内
树号:110131A07367
树龄:310年
冠云松,油松,位于香山公园勤政殿与丽瞩楼之间绿地内,栽植于清代,已有310年历史。冠云松高9米,胸围290厘米,平均冠幅10米。古松遒劲苍拔,枝条伸展,冠如巨伞,且圆润饱满,每当冬雪初霁,观之若云,因此得名。
龙泉寺双子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龙泉寺院内
树号:110108A00897、110108A00898
树龄:600年
龙泉寺双子柏,2株,侧柏,位于凤凰岭龙泉寺山门前,栽植于明代,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关于这两株古柏树,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据传光绪六年(1880年),这两株古柏树被寺庙住持卖给了某木器厂。木器厂老板来砍伐古树时却发现这两株侧柏居然一夜之间扭曲了丝纹,已经无法锯成板材。老板觉得一定是自己想砍伐古树的行为触犯了神灵,非常懊悔。于是不但放弃了砍伐古树,还出资重建了龙泉寺山门殿,造福一方百姓。从此这两株柏树也被百姓称为神柏。
香山公园凤栖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公园眼睛湖畔
树号:110131A07714
树龄:310年
凤栖松,油松,位于北京市香山公园内的见心斋北门外石桥前,栽植于清代,已有310年历史。因松树上的一枝干形似一只拖着翠绿尾羽的凤凰落在树上抬首东望而得名。松树与凤凰都具有吉祥的含义,为这株古树增添了吉利祥瑞的文化气息。这株古树因鬼斧神工的造型而备受人们的喜爱。游客争先来现场观赏凤栖松,找寻那只跃然枝上的“凤凰”。
新兴桥古树主题公园(公主坟古树群)
地址:西三环新兴桥下绿地
树号:见图

树龄:200-230年
复兴门外的公主坟又被称为“双公主坟”,葬着清仁宗嘉庆皇帝的两个女儿及其额驸。双墓座北朝南,东西并排而列。东侧的是皇三女庄敬和硕公主,嘉庆十六年三月十二日(1811年4月4日)去世,时年三十一岁。西侧的皇四女庄静固伦公主,嘉庆十六年五月初七(1811年6月27日)逝世,年二十八岁。嘉庆皇帝育有九女,有七个女儿未及成年便早亡。只有三女、四女长大成人,自然被视为掌上明珠,但遗憾的是,不足百日内,这两位公主也相继离世。因为修建长安街、三环路以及地铁,这片绿地被分割成了四部分,变成了街心绿地,也就是新兴桥古树主题公园。
万寿寺古海棠林
地址:西三环北路18号
树号:110108B06821-110108B06833(树牌未悬挂)
树龄:(无树牌可考,据北京青年报所写,该海棠林应为清朝末年所植)
位于西三环北路18号的万寿寺,素有“京西小故宫”之称,现辟为北京艺术博物馆。近日,北青报记者探访万寿寺,西路行宫院内生长着13株婀娜多姿的海棠树,与古建筑相互映衬,不时有鸟类在树梢上停留,古朴的庭院内一片生机盎然。海棠系蔷薇科植物,相比院内的一株刺槐,海棠树虽明显低矮,却更显俊秀,平均树高在5米上下,主干高出地面约60厘米处开始分枝,大枝向周围延展撑起树冠。“每年4月中下旬海棠花开,行宫院内满园春色,这是万寿寺一道独特的生态景观。”海棠树在北京比较常见,而达到古树标准的却是凤毛麟角,万寿寺海棠为北京市唯一一片古海棠林,据传是慈禧太后来万寿寺拈花礼佛时手植。
北安河凤尾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生态环境部北京会议与培训基地
树号:110108A00880
树龄:490年
北安河凤尾松,油松,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阳台山路6号生态环境部北京会议与培训基地,栽植于明代,已有490年历史。和其它油松相比,这株油松外观特色鲜明,其枝杈向上挺拔延展,树冠圆润饱满,形似凤尾,因此得名“凤尾松”,也称“凤凰松”。
国家植物园卧佛寺海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国家植物园卧佛寺内天王殿旁
树号:110131A13396
树龄:330年
植物园海柏,侧柏,位于植物园卧佛寺内天王殿旁,栽植于清代,已有300余年历史。卧佛寺内天王殿旁有棵古侧柏树,人称“海柏”。据考,励宗万在《京城古迹考》中称它为“苍松”,游业称它“海松”,可见这棵树在明清已小有名气。为与古书记载相接,后人将其改名为海柏。
颐和园介字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介寿堂内
树号:110131A00083、110131B00443
树龄:350年、110年
颐和园介子柏,桧柏,位于颐和园介寿堂前院中轴线上,栽植于清乾隆年间清漪园建园时,已有约350年历史。介寿堂位于排云门东侧,是一组两进院落。“介寿”出自《诗经·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意思我用这春酒来祈求长寿,因此介寿堂有祝寿含义。介字柏位于两进院落前院正中,它其实是一大一小两棵树。其中乾隆年间栽植的古柏主干从下部分开,呈人字形,为比较稀有的人字柏。另一株光绪年间栽植的古柏位于人字柏南侧,主干直立,长在人字柏的中间。两株不同时期栽植的古树组成篆体的“介”字。猜测应为光绪年间为迎合“介寿堂”主题而栽植。介子柏由人工栽植形成,跨越百年时空,体现了古人精妙的创意和高超的树木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