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罗树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毗卢阁台阶下
树号:110109A00684、110109A00685
树龄:610年
潭柘寺娑罗树,两株,七叶树,位于潭柘寺财神殿院落中,树龄约610 年,树高14 米,胸围345 厘米,平均冠幅13 米,为潭柘寺现余的二十余株古七叶树之一。这株七叶树枝干虬曲,古拙苍劲,应比财神殿的历史还要长远。它的叶呈长卵形,一般在5 月夏初时开花,花为串状白花,仿佛一个个白色蜡烛点在绿树中,十分有趣。
白龙松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翠微山南麓法海寺大雄宝殿院落
树号:110107A00259、110107A00258
树龄:1000年
白龙松,两株,白皮松,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法海寺大雄宝殿南侧,植于辽代,为一级古树,是两株树龄约1000 年的古白皮松。东侧的古柏皮松高约18.7 米,胸径为425 厘米,平均冠幅为15.8 米。西侧的古白皮松高约19.2 米,胸径为560 厘米,平均冠幅为19.95 米。
模式口村百姓中一直流传着“先有白皮松,后建法海寺”之说,可见当时两株古树景观特色突出,人们遂以古树确定中轴线修建寺庙。两株白皮松为对植,高耸挺拔,顾盼生姿,相得益彰。更让人啧啧称奇的是,其树干雪白,树冠苍翠,蓝天下与红墙灰瓦的大殿相映生辉,有着极为震撼的视觉效果。白皮松自古以来被人们视为“神龙”、“白龙”,这两株古树好似两条白龙守护着大殿,被称为白龙松。
西侧白皮松旁还栽植有一株树龄约300 年的古桧柏,两株古树间距很近,树干一深一浅,树冠交织缠绕,形成松柏相依的奇观。
大钟寺古树群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31号
树号:110108B01884(桧柏)、110108B01883(桧柏)、110108B01882(桧柏)、110108B01885(桧柏)、110108B01886(国槐)
树龄:210年、210年、260年、230年、260年
大钟寺古树群,5株,包括桧柏4株,国槐1株,栽植于清代,树龄210年至260年。 大钟寺原名觉生寺,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帝将位于万寿寺的永乐大钟移到觉生寺。清末时期,觉生寺逐渐演化成为平民化的寺庙,寺庙内举行的庙会是北京“八大传统庙会”之一。1985年,觉生寺更名大钟寺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大觉寺九子抱母银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觉寺北配院内
树号:110108A037228
树龄:500年
大觉寺九子抱母,银杏,位于大觉寺北配院内,栽植于明代,已有约500年的历史。九子抱母银杏由一枝较粗的主干和九枝树龄不等的萌蘖枝共同组成,好像九个年龄各异“孩子”紧紧环绕在“母亲”周围,故得名九子抱母,也有一龙九子之称。此银杏因一树多主干而形成“独木成林”的景观。九子抱母银杏具有象征家庭和睦、合家欢乐的美好寓意。
妙云寺古树群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镇普安店村妙云寺
树号:110108A02274(国槐)、110108A02275(国槐)、110108B02263(油松)、110108B02265(白皮松)、110108B02266(白皮松)
树龄:310年、310年、170年、170年、170年
妙云寺古树群,5株,包括国槐2株,油松1株,白皮松2株,均栽植于清代,其中古国槐树龄310年,油松、白皮松树龄170年。
马甸清真寺古树群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马甸南村7号马甸清真寺内
树号:110108A01294(国槐)、110108B01297(国槐)、110108B1299(国槐)、110108B01303(国槐)、110108B01304(国槐)、110108B01298(桧柏)
树龄:310年、140年、120年、130年、110年、120年
马甸清真寺古树群,6株,其中国槐5株,桧柏1株,位于海淀区马甸南村7号马甸清真寺内。古树群包括一级古槐1株,树龄约310年;二级古槐4株,树龄约110-140年;二级古柏1株,树龄120年。
法源寺白皮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牛街街道法源寺前街7号院内
树号:110102A01420、110102B01421、110102B01422
树龄:310年
法源寺白皮松,三株,位于法源寺大雄宝殿庭院,栽植于清代,已有310年的历史。法源寺以白皮松为菩提树栽植在重要殿宇前。这三株古白皮松以奇特的造型著称。
智化寺如来殿古槐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智化寺如来殿
树号:110101A00585
树龄:310年
智化寺如来殿古槐,国槐,位于智化寺如来殿前东侧,栽植于清代,已有约310年的历史。古槐高17米,胸围359厘米,平均冠幅14米。智化寺始建于明代正统八年(1443年),原为司礼监太监王振的家庙。智化寺是京城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木构建筑群,寺内的藻井是古代木雕的极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仿寺院“伽蓝七堂”规制而建,五进院落中的第三进院落主体建筑如来殿前有两株国槐,其中东侧的一株为古树,其主干粗壮,高大挺拔,已有300余年的历史。从民国时拍摄的照片来对比,这株古槐当时仍挺拔笔直,后来因风力导致如今树体倾斜。智化寺如来殿古槐见证了智化寺几百年来的历史变迁,是古寺珍贵的活文物,人们了解智化寺的窗口。
龙泉寺双子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龙泉寺院内
树号:110108A00897、110108A00898
树龄:600年
龙泉寺双子柏,2株,侧柏,位于凤凰岭龙泉寺山门前,栽植于明代,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关于这两株古柏树,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据传光绪六年(1880年),这两株古柏树被寺庙住持卖给了某木器厂。木器厂老板来砍伐古树时却发现这两株侧柏居然一夜之间扭曲了丝纹,已经无法锯成板材。老板觉得一定是自己想砍伐古树的行为触犯了神灵,非常懊悔。于是不但放弃了砍伐古树,还出资重建了龙泉寺山门殿,造福一方百姓。从此这两株柏树也被百姓称为神柏。
万寿寺古海棠林
地址:西三环北路18号
树号:110108B06821-110108B06833(树牌未悬挂)
树龄:(无树牌可考,据北京青年报所写,该海棠林应为清朝末年所植)
位于西三环北路18号的万寿寺,素有“京西小故宫”之称,现辟为北京艺术博物馆。近日,北青报记者探访万寿寺,西路行宫院内生长着13株婀娜多姿的海棠树,与古建筑相互映衬,不时有鸟类在树梢上停留,古朴的庭院内一片生机盎然。海棠系蔷薇科植物,相比院内的一株刺槐,海棠树虽明显低矮,却更显俊秀,平均树高在5米上下,主干高出地面约60厘米处开始分枝,大枝向周围延展撑起树冠。“每年4月中下旬海棠花开,行宫院内满园春色,这是万寿寺一道独特的生态景观。”海棠树在北京比较常见,而达到古树标准的却是凤毛麟角,万寿寺海棠为北京市唯一一片古海棠林,据传是慈禧太后来万寿寺拈花礼佛时手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