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复苏槐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内国子监街15号国子监彝伦堂堂前院落内
树号:110101A2086
树龄:700年
复苏槐,国槐,位于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国子监景区彝伦堂堂前院落内,据传栽植于元代,已有700余年历史。相传当时的国子监祭酒 (校长) 许衡亲手栽植了这株古槐。自古以来槐树被人们视作辅佐朝政、治理国家的哲理象征。后又演变出抽象的人文含义,成了官职的代名词,辅宰大臣则有“槐宰”、“槐岳”和“槐卿”的雅称,更有赞誉为官者德高望重的“槐望”之词。因此历代孔庙、国子监有栽植国槐的传统。始建于元代的孔庙国子监中原也栽植有很多国槐,后被移栽,这株复苏槐是保留下来的较少的几株。相传乾隆年间,这株古槐出现树干中空等问题,已逐渐枯萎。乾隆十六年 (1735年)春天,正值慈宁皇太后庆祝六十寿辰之际,这株已枯萎多年的槐树却长出很多嫩枝新叶,生意盎然起来。乾隆皇帝见此非常欣喜,为古槐题诗赞其祥瑞,从此古槐被称为“复苏槐”。
国子监罗锅槐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内国子监街15号国子监辟雍西侧
树号:110101A02083
树龄:700年
罗锅槐,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辟雍水池汉白玉栏杆西侧,据传栽植于元代,已有700年历史,为一级古树。经专家测量,这株古国槐高约17米,胸径为420厘米,平均冠幅为16.5米。
周代起有“面三槐,三公位焉”之说,即在皇宫大门外种植三棵槐树,分别代表太师、太傅、太保的官位,因此,槐树被视为“公卿大夫之树”。周代流行在太学内外广植槐树,后来历代国子监均沿袭周礼之制。孔庙和国子监始建于元代,据记载,元明时期,国子监有槐、柏二百余株,以槐树居多。到了清代,国子监中很多古槐被移植到其他地方,因此国子监中的槐树越来越少,这株罗锅槐就是有幸保留下来的其中一株。
相传“辟雍”建筑于清乾隆年间修建,竣工时皇帝亲临视察,见此槐主干成罗锅状,上部向南倾斜,形似刘墉(刘墉外号刘罗锅),遂得名“罗锅槐”。
孔庙触奸柏
地址: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内国子监街13号孔庙大成殿前
树号:110101A02176
树龄:700年
“触奸柏”也称“除奸柏”,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孔庙中轴线最重要的建筑大成殿月台下西侧,相传为金末元初著名理学家、国子监祭酒许衡(1209-1281)亲手栽植,树龄700余岁,为一级古树。这株古侧柏高11米,胸径为327厘米,平均冠幅约为8米,是孔庙历史最悠久的古树之一。这株古树俊秀挺拔,树干刚劲雄健,枝叶苍翠葱郁,尽显饱经风霜的沧桑之美,具有极高的景观价值。
相传明嘉靖年间,一次奸臣严嵩代替皇帝来孔庙祭祀,经过这株柏树时,突然狂风骤起,柏枝摇动,一枝伸出来的古柏枝“摘”掉了严嵩的官帽,吓得他仓皇逃走,祭孔也没有祭成。人们认为此柏树具有智慧,能辩忠奸,于是为柏树取名“除奸柏”。又传明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也代替皇帝来孔庙祭祀。他路过此柏树时,一阵大风突然刮起,吹断了柏树枝条,刚好打中魏忠贤的头。此后,人们也称此柏树为“触奸柏”。“触奸柏”被赋予人的智慧与情感,书写了一段动人的传奇佳话。如今它仍静静矗立在大成殿前,默默守护着这座见证百年来中华儒家思想文化传承的殿宇。
雍和宫古槐树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昭泰门和雍和门间的院落内
树号:110101A02220、110101A02219、110101B02221、110101B02222、110101B02223、110101B02224、110101B02225、110101B02226、110101B02227、110101B02228
树龄:110101A02220、110101A02219为310年、110101B02221、110101B02222、110101B02223、110101B02224、110101B02225、110101B02226、110101B02227、110101B02228约为200年
【最美十大树王】东花市古酸枣树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质城·花市枣苑小区
树号:110101A00829
树龄:800年
东花市酸枣,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花市大街的“花市枣苑”小区内,鼠李科枣属木本植物,树龄800年,为一级古树。东花市酸枣被评为北京十大树王——酸枣之王。胸围约400厘米,树高15米,冠幅11米。酸枣树本属灌木,异化为乔木,更是有八百岁树龄,更显弥足珍贵。这棵酸枣树为金代所种植,据记载,酸枣树在明清经历两次冻灾依然幸存,春华秋实,也被视为“吉祥树”。如今,以这株古树为主题已经举办十多届酸枣树文化节,花市枣苑小区也因它得名。
【古树校园】革新里小学古槐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外街道革新里小学西门外
一级古槐树号:110101A00876
树龄:300年
二级古槐树号:110101B00877
树龄:100年
革新里小学古槐,两株,位于革新里小学西门外,北侧为一级古树,树龄310余年,南侧为二级古树,树龄为110余年。革新里小学原为私塾,成立于20世纪30年代,由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地藏庵旧址改建而来,1965年改名为革新里小学。两株古槐“聆听”了近百余年的读书声,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祖国的花朵成长,让他们尽情享受着大树下的童年。
协和医院东单院区(豫王府)古槐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京协和医院东单院区院内西南角
树号:110101A00749
树龄:310年
北京协和医院(原豫王府)古槐,国槐,位于北京协和医院东单院区院内西南角,栽植于清代,已有310年历史。协和医院原为清豫王府,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多尔衮胞弟多铎的府邸。清灭亡后,这里被卖给了给过洛克菲勒基金会。基金会在这里建立了北京协和医院,于1921年开放。如今,协和医院东单院区内仅余南门、门外一对石狮及花园内一株古槐为豫王府时遗物。古槐高15米,主干非常粗壮,胸围达540厘米,平均冠幅20米。古槐分支点较低,几根主干大枝呈伞状向外伸展,像一把擎天聚伞为庭院提供一片阴凉。如今,古槐与南门、门外石狮共同向世人展示着豫王府的历史风貌,同时也为协和医院的病人及医护人员提供了美丽的风景和浓浓的绿荫。
东直门药王庙古槐树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大街5号
树号:110101B02453
树龄:110年
东直门药王庙古槐,国槐,位于东直门内大街5号,已有110年的历史。药王庙是纪念历代医圣的古建筑群。东药王庙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主要祭祀明医扁鹊、孙思邈等,是清北京城最著名的药王庙。原庙规模较大,为三进院落,庙内建筑现已不存。现在看到的山门是近年在原址上复建的。复建山门右侧有明代依存残石碑半座,山门前有110年古槐一株。古槐高14米,胸围263厘米,平均冠幅12米。百岁古槐仍古朴苍翠,主干向山门倾斜,彷佛在讲述药王庙过去的辉煌。
中山公园西门斜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中华路4号中山公园西门
树号:110131A07095
树龄:320年
社稷坛原有三个门,全部位于坛东。辟建公园时,天安门以内尚属禁区,为了方便车辆、游人进出,需另辟新门。南门建成于1914年9月,北门与跨河柯木桥建于1915年,1950年废弃。西南门建成于1917年秋。北门废弃后,1950年8月,经北京市建局等部门批准,于公园西大墙中段,旧冰窖处开辟西门,1951年1月正式启用。
太庙九龙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劳动人民文化宫(明清太庙)南墙外
树号:110101A01202
树龄:600年
太庙九龙柏,侧柏,位于劳动人民文化宫(明清太庙)南墙外,栽植于明代,已有600余年历史。九龙柏体型巨大,树高18米,胸围530厘米。古树主干微微倾斜,主干连同大枝共九枝向天空弯曲伸展,远望似九条巨龙盘旋,气势如虹。经过 600 年岁月的洗礼,九龙柏依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极具观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