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广通苑小区(广通寺遗址)古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交大东路41号

树号:110108B01257、110108B01258、110108B01261、110108B01260、110108B01259、 110108B02133、110108B02134、110108B02135

树龄:200、200、210、210、200、230、200、170

广通寺,京城外八刹之一,创建于元朝至元年间,原名法王寺,明朝改称广通寺,清朝多次重修,清末后倾废,现不存。基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东南部,即交大东路与高梁桥斜街交叉口西北角,广通苑居民小区院内及附近。现存石碑两通与古树8株。其中包括4株古柏与4株古槐,树龄200年左右,均为二级古树。

法王寺初建时,为三藏法师默克沙实哩宏法道场。明嘉清三十八年(1559年),太监黄锦重建,加高台基,寺门前环以矮墙,在广通苑小区北部尚有百米遗存,四角有高楼,可以登高眺望。寺中有碑,为嘉靖年间大学士徐阶撰文。

《日下旧闻考》中记载碑文曰:广通寺实法王寺之别院也,至元间,圆明普教三藏法师默克沙实哩沙克节依於斯,为诵经之所,住持贵吉祥建石以纪其事,至我朝馀二百年,渐就颓坏,太监黄锦重建之。经始於嘉靖已未八月,迄工於庚申三月。嘉靖三十九年立石。

国家植物园正白旗关帝庙古国槐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国家植物园澄明湖之北,王锡彤墓园之东

树号:110131A13130、110131B13133、110131A13128

树龄:320年、110年、340年

植物园关帝庙古槐,3株,国槐,位于北京国家植物园北园内正白旗关帝庙旁,其中两株栽植于清代,已有300余年历史,1株有约100年历史。北京植物园原为守卫行宫的满族健锐营正白旗兵营地界。清人崇武,于是修建关帝庙用于祭祀与祈福。这座关帝庙虽形制小巧,只一间,却因庙内壁画及庙周围的3株古国槐树而备受关注。庙周边的三株古国槐,相传有两株系与建庙同时期栽植,具有悠久的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3株国槐树干粗壮,枝繁叶茂,古朴苍劲,是植物园最具景观价值的古树。

国家植物园王锡彤墓古槐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国家植物园王锡彤墓北墙外土坡上

树号:110131A13123、110131A13126、110131A13129

树龄:330年

王锡彤墓古槐,国槐,3株东西排列于国家植物园王锡彤墓园北侧土坡上,栽植于清代,已有约330年历史。王锡彤(1865-1938),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实业家,人称“洋灰(水泥)大王”。王锡彤与袁世凯有同乡之谊,袁世凯为王锡彤家祠题写的楹联下联为:“家余徳荫兆三槐”。《周礼•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其含义为,中国周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后以“槐棘”指三公或三公之位。因而槐树被当时的人们视作辅佐朝政、治理国家的哲理象征。不知是不是巧合,这三株古槐正位于王锡彤墓围墙北侧,东西方向一字排开,三株古槐树干均异常粗壮。位于王锡彤墓侧的三株古槐具有较强的纪念意义。

国家植物园正白旗健锐营碉楼遗址古国槐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国家植物园曹雪芹纪念馆西侧

树号:110131A13124、110131A13132

树龄:300年、330年

正白旗健锐营碉楼遗址古国槐,两株,位于国家植物园曹雪芹纪念馆西侧藏式碉楼附近,栽植于清代,已有约300年的历史。康熙年间,清政府持续在西山地区修建并扩建皇家园林,开始了皇帝居园理政的执政模式。同时,为解决守卫问题,在这里设置了圆明园八旗、健锐营八旗、外火器营八旗,史称拱卫京师的三大兵营。健锐营位于香山脚下,负责保卫香山静宜园,兼管西北郊治安,战时则是一支随时可供调用的机动部队。健锐营依托香山,按八旗方位将营房分布在方圆八十余里的山地和临山平原上。乾隆年间,健锐营各旗均在营房周边建造演练攻城用的碉楼,一时间,香山脚下碉楼林立。《日下旧闻考》记载:“各营碉楼,共计六十有七。”如今,这些碉楼仅余6座半,其中一座正白旗碉楼就完整的位于曹雪芹纪念馆西侧。而碉楼旁树龄超过三百年的古槐就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健锐营正白旗碉楼及其周边的古槐树已成为清代军事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纽带。

国家植物园曹雪芹故居歪脖国槐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植物园曹雪芹纪念馆门口

树号:110131A13125

树龄:300年

“歪脖槐”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国家植物园的曹雪芹纪念馆门口,顾名思义,是一株主干自西向东南倾斜、又在主干顶端直立生长的国槐古树,树龄400余年,为一级古树,高约10米,姿态奇妙,成为寻找曹雪芹故居的有力佐证。

【古树校园】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古槐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马甸路海淀民族小学南门

树号:110108B1302、110108B1301、110108B1300

树龄:150、110、130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当地人习惯称为马甸回民小学,已有百年以上历史,现在的校址原来是马甸的后黑寺(本名慈度寺,分前后两寺,因覆黑瓦,俗称黑寺),本名察罕喇嘛庙,为东蒙察罕呼图克图活佛于清顺治二年(1645)募化创建,清末民初后逐渐颓败,目前尚有残存殿房在学校里。此三株古槐,应是后黑寺遗存。

东坝双关帝庙古国槐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坝镇豆腐巷(不对外开放)

树号:110105B00433

树龄:290年

双关帝庙(为朝阳区普查登记文物),原称板桥村双关帝庙。该庙坐西朝东,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现仅存一进院落,正殿三间,院内有一株古槐长势茂盛。据《1928年北平特别市政府寺庙登记》记载:坐落东郊区署一分署板桥一号的双关帝庙,建于明万历年,同治年合村重修,属公建。本庙面积约一亩,西大殿三间,北殿三间,南殿三间,北房二间。管理及使用状况为合村管理。庙内法物有泥像二十七尊,铁钟一口,铁刀一个,木供桌五个,另有道光二十六年石碑一座,槐树两棵。现存伽蓝殿,坐西朝东,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前出廊,五架梁,为硬山筒瓦大式。苏式彩画。内供新铸关帝铜站像一尊。2002年由承租人出资,对该庙进行了修缮保护。

弥陀寺古国槐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绿色家园媒体村天居园小区

树号:110105B00015

树龄:210年

弥陀寺古国槐,位于朝阳区绿色家园媒体村天居园小区内弥陀寺庭院,栽植于清代,已有约210年的历史。史料记载,弥陀寺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年间、民国时期、建国后进行了数次重修。为举办2008年奥运会,建设绿色家园媒体村天居园小区时,弥陀古寺被整体保留下来,作为向世界各国媒体展示中国特色文化的窗口,古槐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弥陀寺现存山门一间、南殿、北殿及东配殿各三间及东侧耳房基址。古槐位于古寺院落正中,树高14米,胸围218厘米,平均冠幅19.8米。由于古寺院落较小,古槐树冠几乎遮蔽了整个院落,为古寺洒下浓浓的一抹绿荫。从古寺外仍可见到大半个树冠和浓密的枝叶。古槐与古寺相映成趣,增添了弥陀寺的历史韵味和文化积淀。

东岳庙状元槐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岳庙育德殿东侧

树号:110105B00260

树龄:160年

“状元槐”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岳庙内的育德殿东侧,是一株有着160年树龄的古槐树,为二级古树。经专家测量,古国槐高约12.3米,胸径为240厘米,平均冠幅约为10.75米。
那么古槐的“状元”之名又是如何得来的呢?这要从中国最后一位科举状元刘春霖说起。相传,光绪三十年,刘春霖进京赶考。考前他来到东岳庙参拜主管科举考试、仕途桂籍的文昌帝君,还在庙中一株槐树下做了一个考取状元的梦。后来刘春霖果然高中状元。第二年,延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他成为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位状元。这件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人们认为这株古槐有灵性,为其取名“状元槐”。
如今,科举制度虽已不复存在,但仍然有很多学子和家长来到“状元槐”下祈福,这株古槐的主干和栏杆上系着很多祈福的红色丝带,寄托了人们关于考试顺利、金榜题名的美好愿望,古槐承载了百年来人们对学子学业有成的期许和祝愿。

东岳庙寿槐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岳庙瞻岱门内西侧

树号:110105A00282

树龄:510年

东岳庙寿槐,国槐,位于朝阳区东岳庙瞻岱门内西侧,栽植于明代,已有510年的历史。老北京有句俗话:“千年的松,万年的柏,不如东岳庙的老槐摆一摆”。这里的老槐就是东岳庙寿槐。
东岳庙始建于元代,当时被赐名“东岳仁圣宫”,明代改名为“东岳庙”,清代又经过数次重建与重修。东岳庙曾是道教(正一派)在我国华北地区的第一大道观。如今,东岳庙已成立北京民俗博物馆。
寿槐是东岳庙最著名的古槐,也被称为“福树”。民间有传“先有老槐树,后有东岳庙。”人们认为古槐有灵气,赋予它健康长寿的吉祥寓意。如今人们为寿槐精心设计了具有老北京特色的单开间牌坊形式的支撑,是传统建筑元素与古树之美的完美结合。寿槐栏杆上挂满了人们祈福的红色布条,古槐承载了人们对于健康长寿的美好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