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觉寺银杏树王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觉寺无量寿佛殿右侧
树号:110108A03729(新树牌暂未悬挂)
树龄:910年
大觉寺银杏王,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山大觉寺无量寿佛殿东侧,植于辽代,是一株有约900余年树龄的古银杏树。古银杏树高16米,胸径达270厘米,胸围约850厘米。古树历经千年仍枝干挺拔,生机盎然,是大觉寺八绝景之一。
古树为雄树,独木成林,浓荫覆盖了大半个庭院。乾隆皇帝曾为此树赋诗:“古柯不计数人围,叶茂枝孙绿荫肥。世外沧桑阅如幻,开山大定记依稀。”
金山寺古槐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坞公园东园中部偏西
树号:110108B02294、110108B02295
树龄:200年
金山寺古槐,2株,国槐,位于北坞公园金山寺内,栽植于清代,已有约200年历史。金山寺原名普陀禅寺,始建于明天顺五年,现占地700余平方米,共有房屋20余间。寺庙坐北朝南,有三进院落,现为“玉泉民俗传统文化馆”。金山寺曾历经磨难,建筑有不同程度损毁,但两株古槐经过百年沧桑,仍枝繁叶茂,苍翠欲滴,为寺庙增添了浓浓的绿荫和勃勃的生机。
慧聪书院及第树(黄庄双关帝庙古桧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街道丹棱街4号慧聪书院(原黄庄双关帝庙)二进院
树号:110108B01036
树龄:230年
慧聪书院及第树,桧柏,位于海淀区慧聪书院(原黄庄双关帝庙)二进院内,栽植于清代,已有约200年历史。此地原为双关帝庙遗址,2006年改为慧聪书院。据传,自清康熙以来,众多进京赶考的举人考前均会来此祭拜关帝,进香许愿,盼望高中。考试后那些高中者会回到这里进香还愿。久而久之,双关帝庙寄托了众多考生的美好期望,庙内古柏树也被誉为“及第树”。
紫竹院行宫古银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公园内
树号:110131A13801、110131A13800
树龄:450年
紫竹院行宫银杏,两株,对植于紫竹院公园西北紫竹院行宫内主建筑紫霄殿南侧,栽植于明代,已有约450年历史。紫竹院行宫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5年),原为明万寿寺下院,两株古银杏树均为建寺时栽植。民间素有“先有银杏树,后有行宫院”之说。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为母亲祝寿修建清漪园。皇帝和母亲由紫禁城往返清漪园一般沿长河走水路,此处成为途中休息、礼佛的理想场所,于是此院落被改为紫竹院行宫。后来,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往返颐和园(即原清漪园)时也经常在紫竹院行宫休息、进膳。紫竹院行宫的两株古银杏见证了清两代皇帝往返清漪园(后改称颐和园)的历史,具有较高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两株古树均有很多萌蘖枝,据传主干曾遭雷劈,反而促进了萌蘖枝的生长。如今两株饱经沧桑的古树仍生机勃勃,每逢秋日展现满树金黄的动人风姿,成为紫竹院公园重要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之一。
冷泉村福泉寺古槐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冷泉村社区服务站前
树号:110108A00830
树龄:320年
冷泉村福泉寺古槐,国槐,位于海淀区西北旺镇冷全村社区服务站内(原福泉寺内),栽植于清代,已有320年历史。冷泉村因泉多、水凉而得名,村内共有寺庙7座,是北京市寺庙最多的村庄之一。福泉寺始建于清代,原为合院式建筑,现仅存三间正殿和殿前古槐一株。福泉寺现为冷泉村村委会所在地。古槐高9米,胸围335厘米,平均冠幅10.5米。古槐高大挺拔,枝叶葱茏,冠如华盖,与古色古香的硬山建筑相互依偎,相得益彰,默默“讲述着”村庄悠久的历史。
香山公园听法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公园香山寺门前
树号:110131A08552、110131A08553
树龄:310年
听法松,油松,位于香山公园香山寺天王殿前,植于清代,是一对有着约300年历史的古油松。两株古树南北对立,高度均约12米,姿态苍劲,似在阶前听高僧说法,名听法松,是清代静宜园著名的“二十八景”之一。
乾隆皇帝《御制听法松诗》记载了“听法松”名字的由来。“山多桧柏,惟香山寺殿前有松数株,虬枝秀挺。山门内一松尤奇古,百
尺乔耸,侧立回向。自殿中视之,如偏袒阶下,生公石不得专美矣。点头曾有石,听法讵无松。籁响疑酬偈,枝拏学扰龙。佛张苍翠盖,僧倚水云筇。比似灵岩寺,何劳摩顶重?”读懂这首诗,还要从“生公石”、“点头石”的典故说起。据记载,东晋虎丘山上的高僧——道生,认为石亦有“佛性”,便收石为徒,为石讲经,讲得群石“点头”。乾隆皇帝认为古松亦可听法,与“生公石”凑成一对儿。乾隆皇帝引经据典,因“点头石”命名“听法松”,以情入景,为“香山寺”“听法松”两个香山公园重要的景点赋予了幽远的意境之美。
五塔寺(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古银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以东长河北岸
树号:110108A01236、110108A01237
树龄:600年
五塔寺银杏,为东西两株,均为雌树,对植于北京乌塔寺(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金刚宝座塔南侧,为明永乐年间建寺时栽植,已有约600余年历史。银杏在佛教、道教中被认为“圣树”,往往一雄一雌对植于重要建筑庭院中。五塔寺银杏是寺庙中重要建筑南侧对植银杏形制的典型案例。只是两株银杏均为雌树。古银杏树与寺、塔同龄。五塔寺中宝塔为中国古塔中较有特色的类型——金刚宝座塔,即基座上覆五座小石塔,其中中间塔最大,四角塔较小。这种塔数量稀少,中国现存仅有十余座,很珍贵。五塔寺中的这座是其中最有代表性也较早的实物之一。每到深秋时节,满树金黄的两株银杏树掩映着沧桑的明代古塔,形成一幅金碧辉煌、意蕴幽远的自然画卷,使人感受到浓厚的明文化与北京的古都韵味。
【最美十大树王】颐和园邀月门乐寿堂古玉兰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邀月门
树号:110131B01596
树龄:180年
玉兰,木兰科玉兰属落叶乔木,作为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的特色春花树种,曾在乾隆时期成片种植在乐寿堂前,叫做“玉香海”。据记载,慈禧太后小名叫“兰儿”,最喜欢玉兰,因为玉兰树,将自己在颐和园的住所定在了乐寿堂。院内曾种满玉兰花,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颐和园时,尽数被毁,只在邀月门一侧留存唯一一株主干被烧,又顽强长出新叶的古玉兰树。这株玉兰树龄约为180岁,为二级古树,是颐和园全园80余株玉兰中唯一一株树龄超百年的古玉兰。它胸围229厘米,树高8.5米,冠幅7.4米,花期3月底至4月初。每年初春之际,片片洁白的玉兰花瓣潇洒地开在未长出绿叶的曲折枝干上、垂吊在屋檐下,成为北京市民每年来颐和园必看的一处玉兰观赏景点。
湖北大厦与中国气象局(和硕郑亲王家族祖坟)古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东侧的湖北大厦与中国气象局院内
树号:110108A01254、110108B01255、110108B01256
树龄:310、200、200
和硕郑亲王家族祖坟位于今北京市海淀区南部白石桥北,葬有第一代郑亲王济尔哈朗、第二代简亲王济度、第三代简亲王德塞等。墓地建筑今无存,唯遗古树数株,分布于今中关村南大街东侧的湖北大厦与中国气象局院内。湖北大厦院内,有古柏一株,古白皮松两株。
和硕郑亲王,清朝世袭亲王。清崇德元年(163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同母弟舒尔哈齐的儿子济尔哈朗,被清太宗皇太极封为郑亲王。其子济度改为简亲王,后来得到世袭罔替的许可,是清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乾隆时改回郑亲王,一共传了十代八位郑亲王、九位简亲王。
第一代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1599年11月19日—1655年6月11日),满洲正蓝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和硕庄亲王爱新觉罗·舒尔哈齐第六子,清太祖努尔哈赤之侄,母为福晋乌拉纳拉氏。
广通苑小区(广通寺遗址)古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交大东路41号
树号:110108B01257、110108B01258、110108B01261、110108B01260、110108B01259、 110108B02133、110108B02134、110108B02135
树龄:200、200、210、210、200、230、200、170
广通寺,京城外八刹之一,创建于元朝至元年间,原名法王寺,明朝改称广通寺,清朝多次重修,清末后倾废,现不存。基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东南部,即交大东路与高梁桥斜街交叉口西北角,广通苑居民小区院内及附近。现存石碑两通与古树8株。其中包括4株古柏与4株古槐,树龄200年左右,均为二级古树。
法王寺初建时,为三藏法师默克沙实哩宏法道场。明嘉清三十八年(1559年),太监黄锦重建,加高台基,寺门前环以矮墙,在广通苑小区北部尚有百米遗存,四角有高楼,可以登高眺望。寺中有碑,为嘉靖年间大学士徐阶撰文。
《日下旧闻考》中记载碑文曰:广通寺实法王寺之别院也,至元间,圆明普教三藏法师默克沙实哩沙克节依於斯,为诵经之所,住持贵吉祥建石以纪其事,至我朝馀二百年,渐就颓坏,太监黄锦重建之。经始於嘉靖已未八月,迄工於庚申三月。嘉靖三十九年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