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植物园正白旗关帝庙古国槐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国家植物园澄明湖之北,王锡彤墓园之东
树号:110131A13130、110131B13133、110131A13128
树龄:320年、110年、340年
植物园关帝庙古槐,3株,国槐,位于北京国家植物园北园内正白旗关帝庙旁,其中两株栽植于清代,已有300余年历史,1株有约100年历史。北京植物园原为守卫行宫的满族健锐营正白旗兵营地界。清人崇武,于是修建关帝庙用于祭祀与祈福。这座关帝庙虽形制小巧,只一间,却因庙内壁画及庙周围的3株古国槐树而备受关注。庙周边的三株古国槐,相传有两株系与建庙同时期栽植,具有悠久的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3株国槐树干粗壮,枝繁叶茂,古朴苍劲,是植物园最具景观价值的古树。
国家植物园王锡彤墓古槐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国家植物园王锡彤墓北墙外土坡上
树号:110131A13123、110131A13126、110131A13129
树龄:330年
王锡彤墓古槐,国槐,3株东西排列于国家植物园王锡彤墓园北侧土坡上,栽植于清代,已有约330年历史。王锡彤(1865-1938),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实业家,人称“洋灰(水泥)大王”。王锡彤与袁世凯有同乡之谊,袁世凯为王锡彤家祠题写的楹联下联为:“家余徳荫兆三槐”。《周礼•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其含义为,中国周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后以“槐棘”指三公或三公之位。因而槐树被当时的人们视作辅佐朝政、治理国家的哲理象征。不知是不是巧合,这三株古槐正位于王锡彤墓围墙北侧,东西方向一字排开,三株古槐树干均异常粗壮。位于王锡彤墓侧的三株古槐具有较强的纪念意义。
国家植物园正白旗健锐营碉楼遗址古国槐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国家植物园曹雪芹纪念馆西侧
树号:110131A13124、110131A13132
树龄:300年、330年
正白旗健锐营碉楼遗址古国槐,两株,位于国家植物园曹雪芹纪念馆西侧藏式碉楼附近,栽植于清代,已有约300年的历史。康熙年间,清政府持续在西山地区修建并扩建皇家园林,开始了皇帝居园理政的执政模式。同时,为解决守卫问题,在这里设置了圆明园八旗、健锐营八旗、外火器营八旗,史称拱卫京师的三大兵营。健锐营位于香山脚下,负责保卫香山静宜园,兼管西北郊治安,战时则是一支随时可供调用的机动部队。健锐营依托香山,按八旗方位将营房分布在方圆八十余里的山地和临山平原上。乾隆年间,健锐营各旗均在营房周边建造演练攻城用的碉楼,一时间,香山脚下碉楼林立。《日下旧闻考》记载:“各营碉楼,共计六十有七。”如今,这些碉楼仅余6座半,其中一座正白旗碉楼就完整的位于曹雪芹纪念馆西侧。而碉楼旁树龄超过三百年的古槐就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健锐营正白旗碉楼及其周边的古槐树已成为清代军事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纽带。
国家植物园曹雪芹故居歪脖国槐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植物园曹雪芹纪念馆门口
树号:110131A13125
树龄:300年
“歪脖槐”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国家植物园的曹雪芹纪念馆门口,顾名思义,是一株主干自西向东南倾斜、又在主干顶端直立生长的国槐古树,树龄400余年,为一级古树,高约10米,姿态奇妙,成为寻找曹雪芹故居的有力佐证。
国家植物园卧佛寺二度梅(蜡梅)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卧佛寺路国家植物园北园(北侧)
树号:110131A13236
树龄:1300年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国家植物园的卧佛寺院内的腊梅古树,树龄1300 多年,为一级古树,在蜡梅中极其少见,被誉为“京城蜡梅之冠”。
伴着晨钟暮鼓,青灯古佛,赏腊梅本身也平添了几分超然,包含着禅意的花香里有一切皆空的了然,它映衬着殿宇的红墙和香火的炉龛,让人禁不住抚今追昔。每年的三月便是这株腊梅的最佳观赏时期,在红墙的映衬下,晶莹剔透的梅花,如玉盏一般,惹人注目。
香山饭店会见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公园内香山饭店“晴云映日” 庭园
树号:110131B09527
树龄:110年
会见松,油松,位于香山饭店“晴云映日” 庭园中。会见松因见证了毛泽东主席和傅作义的重要会谈而得名。1949年3月至9月间,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国中央机关进驻香山,居住在双清别墅和来青轩。香山的众多古树见证了这段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的光辉岁月。毛主席与傅作义的会谈就发生在会见松树下,古油松不仅为这次会谈提供了舒适宜人的环境,也成为本次会谈的“见证人”。如今,会见松仍伫立在由著名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香山饭店庭园内,古树及树下的石碑、石桌、石椅默默“讲述”着这段历史佳话。钱松喦先生曾创作画作《香山会见松》,通过描绘这株遒劲沧桑、冠如华盖的古松描绘了这段峥嵘岁月中的动人故事。会见松因其极高的景观价值和纪念意义位列香山饭店著名“四绝十八景”中“四绝”之一。
孚郡王墓(九王坟)古树群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草厂村西南处
树龄:170
古树分布图:

海淀区九王坟即孚郡王墓,位于海淀区苏家坨镇九王坟村边,是京郊清代王公坟墓中地面建筑保存较为齐全的一处,占地三十多亩,林木茂密、古树参天、气象庄严。
钓鱼台养源斋古楸树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甘家口街道阜成路2号
树号:110108B01131、110108B01132、110108B01133
树龄:210、200、200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古楸树
地址: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大都建典“雕塑东西两侧
树号:110108B02138、110108B02137
树龄:130、120
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年),忽必烈决定在原中都城东北重建新城,1267年开始建造,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建成,是为元大都,周长28.6公里 。明洪武元年(1368)攻克元大都后,随即将北城墙向南收缩约五里,原元大都城墙成为高达十余米的城墙遗迹,俗称“土城”。也就是现在横跨朝阳、海淀两区的的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古树校园】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古槐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马甸路海淀民族小学南门
树号:110108B1302、110108B1301、110108B1300
树龄:150、110、130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当地人习惯称为马甸回民小学,已有百年以上历史,现在的校址原来是马甸的后黑寺(本名慈度寺,分前后两寺,因覆黑瓦,俗称黑寺),本名察罕喇嘛庙,为东蒙察罕呼图克图活佛于清顺治二年(1645)募化创建,清末民初后逐渐颓败,目前尚有残存殿房在学校里。此三株古槐,应是后黑寺遗存。